龙文化起源和发展概述——东西方龙文化大不同
众所周知,龙这种类蛇的生物融合了众多兽类形象,其文化起源脉络从古至今,从西到东,全世界都有各自生长起来的龙文化。近年来,因为流行文化的大力推崇推波助澜,如小说、动漫、游戏、电影等文化载体,许多作品都存在有龙的影子,让大众对于龙这个不太熟悉的物种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欲求探索。
西方文化中关于龙的脉络
西方文化中,从古希腊《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中守护宝藏的凶恶龙,再到罗马时期军队使用的达契亚龙旗,西方龙的形象起源通常为恶魔或者怪兽。
而在中世纪,西方龙有更加复杂的变化,在基督教流行之前,龙一直是维京人、凯尔特人和撒克逊人的民族象征,这一点和东方龙相似。但随着基督教势力壮大,龙在基督教中被视为邪恶象征,代表着撒旦的化身,在圣经新约《启示录》中被描绘为邪恶的古蛇。作为基督教的最大敌人,龙本身的存在即是被丑化的,在动漫《小林家的龙女仆》中托尔就是典型的西方龙形象,眼睛近似于爬虫类动物,身体上覆有厚实鳞片,四肢长着锐利爪子。漫画中基督教圣骑士对于龙的看法也可作为参照。
而在文艺复兴时期,龙的形象随着人们对神话的重新解构,变得更加多元。著名的神话龙如巴比伦神话中的地母神迪亚马特(DND爱好者此处应有掌声),北欧神话中的尼德霍格(盘踞在世界之树的根部,不停啃咬树根,于诸神的黄昏中被视为末日的先兆,小说《龙族》中的终极大BOSS),耶梦加得(人类世界的大海蛇,“衔尾之蛇”,年轻一代熟悉它可能是因为《战神》系列中的世界级BOSS耶梦加得),法芙尼尔(藏匿于黄金宝库中的巨龙,《尼伯龙根的指环》中被齐格飞所杀,《FGO》玩家不会陌生,在《小林家的龙女仆》中也有出现)
在近现代时期,由于流行文化的大融合,可以说一定程度上龙文化因为做了更普世于大众的娱乐化处理而显得深入人心,如奇幻文学的代表作《魔戒》,史诗级影视《冰与火之歌》,经久不衰的游戏《龙与地下城》《勇者斗恶龙》《上古卷轴》等等,龙更多代表着权力和统治。
东方文化中关于龙的脉络
东方文化中,中国龙和西方龙根据其文化内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千百年间,随着权力交替,王朝更迭,社会变动和人们审美的不同,龙的意识形态也在不停演变。
中国龙最早要追溯到石器时代,据旧石器时代学者估计,大概在中国历史上“三皇”中的伏羲氏时期,那时人们就已开始在陶器玉器上刻画龙的形象。在上古神话中,龙被视为控制雨水和河流的神灵(《山海经》中多有记载),是农业社会中的重要象征。随着时代演变,到了商、周朝,龙被正式确定为皇帝的象征,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鸣,龙的形象也更加丰富不再单一,而到了唐朝,龙的形态更为有力灵动,具有艺术美感。我们大众所熟悉的中国龙形象,在宋代之后慢慢确立,变得具象化和写实,蜿蜒盘旋身躯,似腾云驾雾,可谓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
在这浩浩汤汤几千年里,龙一直是中国皇家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和祥瑞之姿,被广泛用于龙纹饰、皇宫建筑和各种日用品、艺术品中。从石器时期的简约,到夏商周的古拙,春秋战国至秦汉的粗犷,魏晋南北至唐宋的大气凛然,元明清的繁杂,可以说龙文化在中国升格为了一种标志性文化符号。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观念,与每个时期的制度化密切关联。
另外,一般认为日本龙是经由中国古代水稻文化传入,从而形成了后期弥生时代广而熟知的大蛇信仰。人们在陶器上进行龙的细致描绘,虔诚地祈雨,日本龙被认为是掌管水域的雨神,与中国龙有着相似的象征意义。日本文学作品《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中皆有所记载,这种多头的龙蛇怪——九头龙,也就是现如今我们熟知的八岐大蛇。
飞鸟平安时期,中日交流互动频繁,源自中国四圣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开始于日本流传,日本龙形象也越来越接近中国龙(漫画《不思议游戏》便是围绕四圣兽展开)。
随着时间推移,日本龙开始发展出自己的独有特点。日本龙通常被描绘为细长优雅的生物,在现代许多神社和寺庙中,都可以看到龙的雕像。
如宫崎骏《千与千寻》中的白龙,作为河川的河神,代表大自然。其原型是日本神话中飞行的主神饶速日,通体纤细优雅,最早记载于《日本书纪》和《先代旧事本纪》中。
在此不再对日本龙和中国龙历史上的细微差别、对比研究进行展开。关于日本现如今的龙文化,其特殊性在于东方龙和西方龙的元素都在大量使用,并且在二次向外输出。
而中国龙和西方龙的差异一言而概之,主要体现在起源、神话认知、文化观念和视觉四个方面:起源方面,中国龙与天文星象和祭祀祈雨有关,象征吉庆和王权;西方龙与洪水有关,象征灾难和邪恶。神话认知上,中国龙是沟通天地的工具,与王权紧密相连;西方龙则是神灵之位,与众神斗争,其神格地位逐渐下降。文化观念上,中国龙是礼仪和政治权力的象征,是民族精神认同的主流;西方龙是邪恶和魔鬼象征,与人类对立。视觉上,中国龙是复合体神兽,无双翼;西方龙与巨蛇类似并具有双翼,被视为撒旦化身。
流行大众文化里的东西方龙——新时代人们都熟悉什么龙?
在现代社会,我们能看到许多以龙元素为基底的漫画、游戏、小说作品,对龙这个形象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可以说龙是一个跨越文化和时代的概念,把世界各地的人们串联起来,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理解和感受。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并且扩展对龙的进一步文化认识是了解大众的不可或缺的课题。
龙文化的IP属性——文化母体的碰撞和精神意义
文化母体,指一个具体的文化共识。比方说西方人对西方神话的理解,中国人对东方神话的理解,其实是各自语境下的共识产物。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作为中国人听过《西游记》,听过《封神演义》就很正常。细化扩张到龙文化这个领域,西方人和东方人对于龙的认知其实很不一样。在西方文化里龙更多代表着邪恶,而东方文化则体现着威严和王权。提取概括而言,文化母体加上五要素是文化传播的关键,五要素分别就是世界观、故事、角色、情感和符号。
比如基于龙文化元素延伸出来的流行文化,便是在输出相对应的情感内核,对角色进行塑造,对IP进行定位和投射。
文化母体本身和世界观的设定息息相关。超级IP一般有多个文化母体,比如前段时间去世的著名漫画家鸟山明的作品《龙珠》,它本身是中国人的《西游记》文化加家园意识的一个文化母体,中国人就会觉得有共鸣,情感共识强。
我们看《龙珠》作品的世界观,便能看出其细节铺陈脱胎于《西游记》,在《西游记》这个文化母体上面,再去找另外一个文化母体去进行拓展契合,加上宇宙文明如那美克星,让大家具有了新鲜感和陌生化,再去接纳熟悉这个IP便不再困难。同时《龙珠》当中的角色也多来自中国,卡卡罗特就是孙悟空,乌龙就是猪八戒,雅木茶早期定位为沙僧,还有再明显不过的神龙。
西方龙文化的传播
提到西方奇幻流行文化下龙的传播,那就不得不提到《魔戒》,可谓是奠定了现代西方龙形象的基础。托尔金在《魔戒》系列中刻画了一条贪婪的巨龙“史矛革”——它的利齿和鼻孔中会冒出一缕缕黑烟,四肢和尾巴之下以及整个洞穴中堆满金银珠宝。
《魔戒》的影响力之大,导致基于《魔戒》这个文化母体展开的作品庞博而广阔,其中就有著名的“DND”——于1974年TSR公司推出的桌上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系列,作为TRPG(现在一般俗称跑团)游戏的鼻祖,对后世很多文学、影视和游戏作品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由其世界观延展出来的作品,如“龙枪”系列小说、《魔兽世界》《冰与火之歌》,还有DND的相关桌游,都在广泛输出西方龙的精神文化,并且随着近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西方也开始尝试重新定义和解读东方的龙文化,进行相关的融合和碰撞。
如日式龙文化的跑团桌游《龙蛋物语》中,龙的形象就中立温和许多,桌游中的龙和龙人更像神明,为人类带去祝福和光明,尽管外貌上依旧是西方龙,但实质上更趋近于东方龙一般善良温和的生物。
毫无疑问,《龙与地下城》是一部伟大的现代流行文化作品,后世的许多著名单机或网络游戏,如《上古卷轴》系列、《FF》系列、《DQ》(勇者斗恶龙)系列、《魔兽世界》等都深受其影响。西方龙作为这样一个链接通道在东方进行了有力传播,这几年,轻小说改编的动画影视作品许多以勇者、魔王、恶龙为背景世界观设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东方龙文化的传播
东方龙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在近现代的流行文化传播上,比西方龙要略弱一筹。
进入二十世纪后,东亚地区东方龙的形象明显减少,虽然也不乏一些基于此创作的经典角色,如我国经典国漫《大闹天宫》里,玉皇大帝的真龙现身威严矫健,日漫中《龙狼传》的天地志狼乘着巨龙修行,《火影忍者》和龙有关的忍术,游戏如《赛尔达传说:荒野之息》的巨龙BOSS、《守望先锋》半藏源氏两兄弟的“双龙”技能,《只狼》的日本樱龙等。基于形象符号好好讲故事,塑造好角色,这句话听上去简单做起来难,然得以慰藉的是,我们在国内不少流行文化游戏影视中抽丝剥茧,仍能看到不少中国龙的影子,在以各种方式传播和弘扬中国龙文化。
从影视书籍方面来看,前几年大热的国内奇幻小说《龙族》,将龙作为主轴核心,与人类共同抵抗邪恶的力量,一时间掀起了奇幻龙潮。从20世纪80年代上海动画电影厂的经典动画《哪吒闹海》,到前几年大热的改编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还有搞笑漫画《十万个冷笑话》,皆取材于我们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当中的经典情节,讲述哪吒打败制造水患的邪恶龙王敖丙。而敖丙这位源自《封神演义》的男配角,其东海龙宫三太子的身份,考证实则为青龙形象,也称之为苍龙,为天之四灵之一,四象中代表东方七宿与自然天象有关,源自上古人类的星宿崇拜及农耕文化。
从游戏方面来看,龙多为兼顾尊贵、实力的象征,玩家会通过击败神龙得到认可,进而开拓新的剧情。《山海经》是许多中国龙形象的原型来源,潜龙于凌霄之上,沉浮于万物之息,一部《山海经》,道尽万千奇珍异兽。如二十世纪末诞生的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系列,东方龙在游戏中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有《仙剑六》中的应龙(被镇压的上古凶兽,原为山海经中黄帝一员大将)、《仙剑五》中的雷龙(司雨天龙,吸纳雷电之力)、《仙剑四》中的衔烛之龙(为最顶档的上古神兽,人面蛇身,原为山海经中章尾山神)。可以窥得,诸如《山海经》古典神话体系下的龙文化已在游戏这块得到再创造,以更加亲民的媒介深入传递给读者。
又如《古剑奇谭》中的悭臾,乘奔御风,来去山川,其角色弧的演变,是从一只小小水虺变为蛟,最终化为应龙。《王者荣耀》推出的白龙角色敖隐,参照《西游记》中的小白龙敖丙化身为人。它们印证了中国龙神话是原始文化信仰演变的结果,经历从蛇龙崇拜到半人半兽再到创世神的发展历程。
《明日方舟》中的龙族原型为中国龙,在剧情中龙族角色都是炎国皇族,代表着具有真龙血脉的神话生物。从早期的角色陈,到龙年活动角色黍(应龙,主导掌管风雨农事气节)都象征着祥瑞,可祛邪避灾祈福。《原神》中的龙怪物若陀龙王,在形象取材上古老且异于主流,其中较显著的就是鳄形。例如在商代妇好墓中可看到鳄形玉器,在汉代画像砖有鳄形龙形象,甚至在更古老文物中能看到四足行走蛙形龙形象。若陀龙王四足行走的形象基本来源于此。
在《鸣潮》剧情中,引人瞩目的“岁主”角龙乘云而来,为今州之引导者,四时有序万物有常,随历史更迭守护此地,破邪除祟。很明显角龙原型则对应东方青龙七宿中的角蛟,其由来和自然天象息息相关,状似龙形,其头长双角、身上披鳞。而角为斗杀之首冲,象征着无上力量与威严,飞龙在天,气势磅礴。角龙不仅是力量的象征,更意味着新生和更替,它预示着降雨民安、风调雨顺,带来丰收与和平,在剧情中也有反复映射此意,展现出其作为守护者的职责与使命。
《崩坏:星穹铁道》里,东方龙角色“饮月君”丹恒为不朽星神龙族后裔,学习秘法显化龙身,陨落后轮回转生,继承龙尊之力。角色原型使用青龙概念,其形象设计中大量借用东方龙的符号意象,表明其身份。且外形设计加入中国传统玉龙纹样,颇有设计精巧亮点。
关于IP属性的定义,最重要的便是情感投射,也可以称之为“厨力”(情感依赖构建),相关符号的大量运用,增强了和玩家之间的文化共鸣。在流行文化中,处理好东方龙的形象设计,需要达成完美闭环的自洽,从叙事吸引力、外观、剧情设计等方面呈现出东方龙承载的中华文化精神特质。做一个角色不难,但要最大化地在这个角色身上挖掘到文化内涵,进行传播,是为难。
换言之,非东亚地区的人们,真能理解关于东方龙的文化输出吗?不然。
但他们可以借此得到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建立关于东方龙的文化精神意义,更具象对中国龙的认知,这股碰撞犹如将不同星系链接起来,产生新的情感共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是中华传统龙文化的美学,也是传承秉烛的继往开来。
流行文化下龙文化对于人们的意义
卷云舒雾,威武霸气显神威;两龙交汇,广袤世界演华章。流行文化下的西方龙和东方龙之间的互文渗透,在当今这个时代,对于不同人群其实早已释放出不同的意义。东方龙的区域性传播,如今随着网络媒介的广域渗透,在世界上也逐步有了一席之地。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龙都是一种强大的象征和隐喻,代表人类对于力量、智慧和挑战的不懈追求。
我们通过龙的故事和象征,可以更好理解和探索人类的精神世界。而这个不断碰撞、冲突、兼容并济的过程,让龙文化传递释放出多元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