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yclopaedia of Magical Creatures: Dragon Edition 神奇动物百科全书·龙篇

Synopsis:
The Encyclopaedia of Magical Creatures introduces image, abilities, and habi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agons, as well as other real "dragons" that exist. 神奇动物百科介绍了中国传统龙的形象、性能和习性,同时也介绍了一些现实存在的“龙”。

正文:

“只要你去过的世界足够多,任何想象中的生物都能在现实里被发现。”

——《神奇动物百科全书》卷首语

龙篇

龙是一种强大的生物,它普遍存在于人形智慧生物的传说之中。

星历456年,生物学家龙龖龘在塔吉贝星首次发现龙形生物的化石遗骸。以此为发端,在银河星内寻找龙形生物的“寻龙纪”拉开了帷幕,寻龙人也成为继图书收集员与历史观察者之后第三个将足迹踏遍全银河系的职业。

现如今,随着《怪奇生物隔离法》的正式废除,幻想生命公司通过基因调制手段制造的龙形生物已经普遍分布在有人形智慧生物存在的星球上,寻龙人这一职业也淡出了历史舞台。

本词条由世上最著名的寻龙人唐明主笔。

形象的演变

能力与习性

现实世界的龙

柯比龙

柯比龙生活在梅克纳星,那是一个地磁场非常强大的特殊行星。

梅克纳星的直径大约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地表引力则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但它的内核却异常活跃,拥有高速自转的铁质核心,且自转轴保持长期稳定,因此它的地磁场非常强大且稳定,大约是地球平均磁场强度29的2000倍,是一枚非常特别的低重力强磁场行星。

其上的生物都是硅基而非碳基,其骨架以硅-镍合金为基础,一般都呈扁平状,非常坚硬,但同时质地也很脆(相对本地生物而言,对人类而言可一点都不脆)。

它们的肌肉组织是一种硅基的弹性记忆材料,施加不同的电压与温度可以在多种不同的基础构型间快速切换。而它们的大脑则是由硅片与硅粒构成的立体结构,并且还能通过发光组件实现跨层通讯,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立体芯片架构。但从解剖结果来看,梅克纳生物的大脑中并没有统一的时钟,且不同部分之间在处理不同事务时可能会发生不同频现象,因此这种生物经常会发生癫痫、记忆混乱、精神错乱甚至人格解离,这也解释了这颗星球上的生物经常出现的不合理行为。

柯比龙是梅克纳星上最大型的生物之一,而且是唯一可以飞行的梅克纳原生生物。它有两只用于猎杀的前肢,而通过解剖发现它们曾经也有后肢但已经退化,只剩下两只用于辅助控制方向的尾鳍。一只成年柯比龙长5米,这在梅克纳星上已经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而它的前肢较短,大约只有0.5米,前端有三只爪,非常锋利,能剖开几乎所有梅克纳原生生物。

柯比龙一般宽约1米,高则只有0.6米上下,横截面看起来接近椭圆,表面有硅质鳞片,在遭到攻击的时候起到了类似感应装甲的作用。鳞片之下的躯干,被记忆陶瓷一般的肌肉所覆盖,而它的骨架通过肌肉连接,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类似球窝关节这样的联结结构,因此柯比龙身体的扭动范围非常大,还能做出意想不到的剪切式扭动,但缺点是它的肌肉群方向非常固定,使得它的身体只能在水平面内扭动,而很难朝上与朝下扭动。

它的头部有两个眼区,其中的复眼能感知从无线电波到X射线相当大范围的电磁波,即便是在梅克纳生命中也算得上是“视野开阔”了。其头部有一张类似鳄鱼的扁平吻部,以及用作电磁探测的树枝形胡须(梅克纳星没有空气,所以胡须也没法飘动),再加上整体颜色是暗紫色,因此柯比龙看上去颇为吓人,仿佛来自冥界的幽龙。

柯比龙的飞行能力源于它的一项特殊生理结构,那便是它全身的血管是非对称分布的,动脉都集中在左侧,静脉都集中在右侧,因此随着其泵血器官的运作,铁质血液便在它的身上形成了稳定的电流,从而产生了强大的磁场,与地磁场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互斥作用,这便是它能悬浮在空中的秘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柯比龙只能生活在南极地区。

有趣的是,在北极地区并没有发现相同原理的“反柯比龙”。

柯比龙不但可以产生用于飞行的稳定磁场,还能控制体内血液流动来形成局部小区域内的电磁爆,这对其他梅克纳生物甚至人类的电子设备来说都是一种相当致命的攻击手段。而相应的,如果将柯比龙掀翻,令其腹部朝上,则它非但会失去飞行的能力,还将再也无法翻过来,只能在那里等死。

因此柯比龙基本都生活在离地面其他生物较高的空中,只有在需要捕食的时候才会俯冲到低空。

波旬龙

  1. 西方龙即Dragon,词源是古希腊语中的Draco(巨蛇);那伽为印度等南亚国家传说中的蛇神,随佛教进入我国后和我国的“龙”融为一体,但实际上只能算是蛟龙;羽蛇神是中美洲传说中的神,可以控雨,也能为中美洲带来玉米;虹蛇神这是澳大利亚土著信仰的神,同样司掌农业与天气。 ↩︎
  2. “冯小星”这个名字化自“马小星”,而马小星是《龙:一种未明的生物》一书的作者,曾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以及《上海滩》杂志编辑。当然,真实世界的马小星不能算是历史学家。 ↩︎
  3. 兴隆洼文化是位于内蒙古与东北地区的一个距今约8000到7500年的新石器时期人类文明,早于磁山文化、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 ↩︎
  4. 发现于1987年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石堆塑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查海文化和兴隆洼文化同属新石器时期早期,两者存续时间有大量重叠,而在文化形态上则有明显差异。查海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源头,被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
  5. 应龙的形象与同期的龙形象基本一致,但多了一对五彩羽翼,且龙鳞为黄色,故又被称为“黄龙”。在当时信仰中,应龙也负责创世与救世,到了宋朝则增加可以灭世的能力。同时应龙还生下了麒麟与凤凰,并被认为是龙之祖,故也被称为祖龙。传说中,应龙帮伏羲创造了八卦,帮女娲补天,帮黄帝战胜蚩尤、夸父和炎帝,更帮大禹治水。 ↩︎
  6. 《尔雅翼》与《尔雅》都是古代辞书,前者可以认为是后者的增补。而有趣的是,在《尔雅》中有详细记录凤凰的形态,但却没有关于龙形象的描述,故在《尔雅翼》中增加了龙形象。 ↩︎
  7. 类似观点在同一时期的书画鉴赏家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也有。 ↩︎
  8. 持这一观点的如同时代的画家董羽。 ↩︎
  9. 东汉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
  10. 由南朝祖冲之所著,对,就是那位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而《述异记》是一本类似《聊斋志异》的记录鬼异故事的小说集。 ↩︎
  11. 《元史》中记载:“帝初禁民间服麒麟、鸾鳯、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夀字,赭黄等物。”而在元之前只有在《周礼》中提到的皇家九章与十二章中所规定的一系列纹饰中将龙纹与其他神兽纹饰一起并列,并没特别突出龙形象与皇家的关系。 ↩︎
  12. 成书于明朝的一本中国传统星命学著作,有“星学鼻祖”之称。 ↩︎
  13. 又名《东周列国志传》,明朝嘉靖、隆庆年间由余邵鱼编撰,后经明末冯梦龙改编与清乾隆年间蔡元放编评而成。它和《武王伐纣平话》一同后来被成了志怪小说《封神演义》的原型。 ↩︎
  14. 也是从明朝的小说中开始,龙才逐渐成为皇族的象征,并逐渐演化出了中国用五爪龙而属国只能用四爪龙、三爪龙的传统。这也是习俗源于脑洞的一个生动案例。 ↩︎
  15. 元朝宫廷所用御物多是无翼的蟠龙,而明朝虽承袭元朝大统,但宫中用物上的龙纹等形象改回了汉朝以来的应龙形象。 ↩︎
  16. 五爪龙指的是有四肢且每个肢有五个爪子。五爪金龙原则上应该是应龙,因为应龙是真龙。同时无翼的蟠龙开始被认为是“就差升天的真龙”。 ↩︎
  17. 这里要强调一下:“龙的传人”这个说法始于1978年,以台湾音乐人侯德健所写并谱曲的著名歌曲《龙的传人》为发端,后1980年由李建复翻唱后火遍台湾校园,1985年与1988年两度登陆央视春晚后传唱大江南北,至此才形成了“龙的传人”的说法。在此之前、明清开始,龙一直是皇室的象征,普通人并不能自称为“龙的传人”;而在元明之前,龙与帝王之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彼时的中国人也不会自认为是“龙的传人”,它只是众多神兽之一。 ↩︎
  18. 有人认为其实豢龙氏不是饲养龙而是祭祀龙的,但这点目前没有其他的佐证。 ↩︎
  19. 记录在《国语》中: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姓(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 ↩︎
  20. 惰性气体,原子量为40,无色、无味、无毒,在工业中常被用于焊接。 ↩︎
  21. 大约是地球大气密度的100倍。 ↩︎
  22. 这个设计与真实世界的蛇的脊椎骨的形态是相同的。 ↩︎
  23. 鮟鱇鱼,又称琵琶鱼,生活在深海的一种发光鱼类。它有一根常常的肉质突起,顶部是一个发光囊,这个发光囊中富含发光细菌,用来在深海中通过发光来吸引其他鱼类从而捕食。 ↩︎
  24. 也是一种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无嗅,常被用作气体激光器、等离子腔、粒子探测器、灯泡或发光管的填充气。 ↩︎
  25. 作为比较,恐龙盛行的时代,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差不多在35%左右,高于现代大气中的氧含量,从而允许像恐龙这样的拥有更高代谢率的大型生物的存在。 ↩︎
  26. 目前人类通过自身身体创造的最高运动速度是羽毛球运动中杀球的吉尼斯纪录:时速506公里,也就是每秒140.5米。 ↩︎
  27. 这个设定的原型是地球上真实存在的金花蛇,它的身体就能如此变形,并通过弹射来滑翔10多米。 ↩︎
  28. 这是真实存在的一种声波危害。次声与超声都有可能导致人体脏器或者神经系统的受损。 ↩︎
  29. 地磁场强度大约是0.22到0.67高斯。作为比较,一个强一点的冰箱贴的磁场强度大约是100高斯。 ↩︎
  30. 作为比较,地球的磁场翻转周期大约在45万年左右,不过每次翻转之间的间隔其实差异很大,比如最近一次翻转大约发生在78万年前。 ↩︎
  31. 很多气态行星的大气与其液态本体之间是连续过度的,没有明确边界。 ↩︎
  32. 这些是气态行星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形态,有理论认为木星中可能也有金属态与玻璃态的氢。 ↩︎
  33. 这是电鳗体内用来发电的一种细胞,可以产生电势差,广泛分布在电鳗的肌肉中。 ↩︎
  34. 现实世界中有一些昆虫的确拥有改变温度的能力,比如有些飞蛾在飞行过程中其胸部位置会产生高温。当然,达到90度这个的确是脑洞了。 ↩︎
Author
Story Progress
Shar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Join our Newsletter

Subscribe to receive updates on our upcoming collections and works, including reviews and copyright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Rest assured, we will not flood your inbox with emails, you’ll only hear from us when new works become available!

Contact Info